
高血壓找上你了嗎?淺談高血壓
振亮診所 張喬雅醫師
高血壓的定義
慢性病三高之一的高血壓,是指血壓長期高於正常範圍。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施加的壓力,
血壓計量測量的數據會顯示收縮壓和舒張壓。收縮壓是心臟收縮時,將血液推送到全身的壓力;
而舒張壓則是心臟在兩次收縮之間放鬆時的血管壓力。
正常的血壓範圍為:
收縮壓:90-120 mmHg、舒張壓:60-80 mmHg 過去高血壓的定義是血壓140/90以上,但近幾年的各國研究顯示若將血壓控制更嚴格,可以減少更多心血管事件。台灣2022年高血壓治療指引將高血壓之定義下修到130/80以上即為高血壓,建議以居家量測為主。
高血壓通常是漸進的,症狀不明顯,許多人在早期可能未察覺。然而,若不加以控制,長期高血壓會損害心臟、腦血管、腎臟等器官,甚至可能導致中風、心臟病、腎衰竭等嚴重健康問題。
正確量測血壓的方式
正確的測量方式能夠提供準確的數據,有助於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控制:
1. 準備一台血壓計:藥局、藥妝店、大賣場都可詢問,目前因法規的關係,血壓計只能實體店購買,無法網路購買。應選擇合適大小的壓脈帶,
過小或過大都會導致數據不準確
2. 準備工作:量測前,應該休息至少5-10分鐘,避免劇烈運動、唱歌、過度情緒波動、進食、吸煙、洗澡,量測前也避免飲用咖啡因飲品,這些
因素會影響血壓
3. 測量姿勢:測量時,應坐在椅子上,雙腳平放在地面,手臂放鬆,手臂與心臟平行。不要交叉雙腿,以免影響血壓測量。穿著無袖、短袖衣服
或薄上衣為佳
4. 測量過程:壓脈帶環繞於上臂,距離肘彎處約2公分,壓脈帶與手臂間空隙應該放入兩隻手指頭。測量時,手臂放輕鬆,不要出力,靜等血壓計
量測完成
建議每天早晚量測血壓,量測時都進行兩次,並記錄結果的平均值,連續量測七天,以作為高血壓之診斷。
高血壓的症狀與常見誤區
高血壓被譽為「無聲的殺手」,因為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在早期沒有任何明顯症狀。即便有些人會感到頭痛、暈眩、胸悶等症狀,但這些症狀並不具有特異性,且往往出現於血壓極高的情況下。許多高血壓患者會誤以為只要沒有明顯的不適,就不需要降血壓,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。實際上,即使沒有症狀,持續的高血壓也可能對心臟、腦血管、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害,並引發許多併發症。因此,定期檢查血壓是非常重要的。
高血壓的風險與併發症
高血壓若未及時控制,會增加多種併發症的風險。以下是一些高血壓可能引發的嚴重健康問題:
1. 心臟病:高血壓會加重心臟負擔,促使心肌肥厚,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。
2. 中風: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動脈硬化,造成腦血管的堵塞或破裂,導致中風。
3. 腎臟病:高血壓會損害腎臟血管,影響腎臟過濾功能,長期可能導致腎衰竭。
4. 視力問題:高血壓可影響眼睛的血管,增加視網膜病變、視力下降的風險。
5. 動脈瘤:血壓過高會增加可能導致動脈瘤破裂因此,及早控制高血壓是預防這些併發症的關鍵。
引發高血壓的原因
高血壓的成因多樣,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:
1. 原發性高血壓:這是最常見的類型,沒有明確的原因,通常與遺傳、年齡、生活方式、吸菸喝酒等因素有關。90%的高血壓屬於原發性。
2. 繼發性高血壓:這種高血壓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,常見的原因包括腎臟疾病、內分泌問題(如甲狀腺疾病、腎上腺疾病等)、睡眠呼吸暫停症
候群等。
生活習慣不良,如過度飲酒、吸煙、缺乏運動、飲食不均衡等,均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。此外,長期的心理壓力和情緒波動也被認為是引發高血壓的因素之一。
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建議與運動指南飲食建議
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應以低鹽、低脂、低糖、高纖維為主。以下是具體的飲食建議:
1. 減少鹽分攝入:每日鹽分攝入應低於6克,避免食用高鹽食品,如加工肉類、罐頭食品等。
2. 多食用蔬果:蔬果富含鉀、鎂等有助於降血壓的營養素,每日應攝取至少三份以上的蔬菜與兩份水果。(提醒: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,須注意
鉀離子攝取量,建議諮詢營養師)
3. 選擇健康脂肪:應選擇橄欖油、苦茶油、魚類、堅果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,避免過多攝入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。
4. 增加膳食纖維:多食用全穀類、豆類、蔬菜等高纖維食物,幫助改善血脂,降低血壓。
運動指南
規律的有氧運動對高血壓患者尤為重要。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、騎自行車等)。每次運動時間應達30分鐘,並盡量保持每週5天的運動頻率。重量訓練有助於增強肌肉質量,提高代謝,對血壓的長期控制也有益。
若是嚴重高血壓、尚未控制穩定之患者,請先諮詢醫師,控制穩定再開始運動喔!!
治療方式與常見藥物介紹
對於無法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的高血壓患者,藥物治療是必要的。
常見的降壓藥物包括:
1. 利尿劑:通過促使腎臟排放多餘的鈉和水,減少血管內的壓力
2. ACE抑制劑: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,擴張血管,降低血壓
3. 鈣通道阻滯劑:幫助放鬆血管平滑肌,減少血管收縮,降低血壓
4. β-受體阻滯劑:減少心臟跳動的頻率,從而降低血壓並保護心臟。
在使用降壓藥物時,應遵從醫師指示,定期回診調整藥物劑量,並注意藥物的副作用。
高血壓的控制需要長期的規劃和堅持:
1. 定期測量血壓:即使無症狀,也應定期量測血壓,及早發現變化
2.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:健康飲食、規律運動、充足睡眠、減少壓力、戒菸戒酒等,都是控制高血壓的好方法
3. 遵守醫療建議:定期回診、按時服藥
4. 建立支持系統:與家人、朋友共同維護健康,增加控制高血壓的動力